厚德鎮(zhèn)水患 出阝江綠如藍
作者:李穎 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 更新時間:2013年03月27日 【字體:大 中 小】
大邑縣新場鎮(zhèn)出阝江河畔,一處是始建于明萬歷十五年,供奉蜀地治水功臣李冰的川王宮,一處是從唐代開始造像的摩崖石刻佛子巖,兩地相隔數(shù)十米,一衣帶水,同為鎮(zhèn)水患而興,隨著時代變化,如今成了人們探古尋幽的好去處。日前,記者來到這里,探尋這平原上鄉(xiāng)土民間文化變遷的歷史見證。
因鎮(zhèn)水患而興
古稱虎跳河廟子今稱川王宮
從安出阝路出新場鎮(zhèn),沿出阝江逆水而上,碧綠的出出阝江水、翠綠的新葉、深綠的麥田、夾雜殘花的淺綠油菜田,春分剛過,天地間仿佛都被深淺不一的綠染上了色,偶爾出現(xiàn)的粉色、白色、紅色的花朵則是意外的驚喜。
因河道狹窄,老虎能縱身一躍而過,這一段出阝江又被稱為虎跳河,虎跳出阝河也是大邑古八景之一,如今早已沒有老虎的影蹤,浪漫的傳說故事卻通過景點被保留下來,由于是枯水期,河床上露出了造型各異的紅色巖石,襯著碧綠的江水,煞是好看。
又因這段河道是從山區(qū)到壩區(qū)的過渡段,地勢落差大,水流湍急,到了夏季汛期經(jīng)常發(fā)生洪澇水患,2011年大邑縣的“7·3”“8·21”洪水就曾沖毀安出阝路。據(jù)當?shù)乩习傩照f,川王宮古時稱虎跳河廟子,為鎮(zhèn)水患而建,供奉治水的李冰,新中國成立后文物普查時才更名為川王宮。
深山藏古寺。車行大約5.5公里后,山谷中的川王宮便躍入眼簾。粉墻黛瓦、飛檐翼角,穿斗人字大屋頂?shù)牡铋w樓宇依地勢重疊而上,占地2畝,頗具川西民居風格,打破了一般廟堂建筑的對稱結(jié)構(gòu),為成都罕見的一處古建筑。隔著虎跳河,對面就是陡巖峭壁、儼然城闕的邛崍山脈。
“佛儒道修持到家理根歸一”
川王宮:三教和諧共處最好的注腳
“儒、釋、道”三教合一,是川王宮最顯著的特點,兩副對聯(lián)“放下?lián)尤氪碎T不分三教,站穩(wěn)腳跟到這里都是一家”、“佛儒道修持到家理根歸一,心性法悟弘發(fā)愿觸類反三”就是三教和諧共處最好的注腳。
一進山門首先看見的是道教守護神靈官的塑像,緊接著第一重殿里供奉著李冰的金身塑像,匾額上寫著“澤惠思安”四個大字。據(jù)悉,新場鎮(zhèn)宋、明時為思安鄉(xiāng),“澤惠思安”緣由于此,而李冰金身塑像也與都江堰的塑像造型相似。待到最后一重殿,則是道教的三清殿,也是整個川王宮最高大華美的建筑。
由于建成時間不一,前殿到后殿的風格也頗為不同,冰裂紋木雕窗花、石獅子柱基、樓壁上依稀可見的彩畫、灰色的木梁,踏在閣樓木板上發(fā)出的吱呀聲仿佛都在訴說建筑古老的歷史。
新場鎮(zhèn)場東至成都58公里,西經(jīng)臨邛古蜀道可通康、藏,自古以來文化多元。并且大邑是道教發(fā)源地,也是南傳佛教的首站,而儒家的忠孝節(jié)義等更有深厚的民間土壤,所以三教合一的現(xiàn)象在這里并不奇怪。據(jù)當?shù)乩习傩战榻B,當?shù)睾脦讉廟都是儒、釋、道三家都拜。
神奇佛子巖之謎
如此險峻的地方如何雕刻石像?
沿著川王宮側(cè)的山路往上幾十米,出阝江西岸岸壁上還有一處名叫佛子巖的摩崖石刻,據(jù)考證,造像時間從唐代開始。佛子崖歷史上共有十三個窟,40余尊佛像,石窟長約50余米,由石刻、石穴兩部分組成。
順著崖壁上開鑿的一米來寬的小道前行,需抬頭才能觀賞崖壁上的石刻造像。“沿著河岸崖壁上大概還有兩三公里內(nèi)都有石刻,由于是紅砂巖,容易風化,大都殘缺不全了。”新場古鎮(zhèn)管委會相關(guān)負責人介紹,并且石刻都在陡峭的崖壁上,下面就是湍急的江水,保護開發(fā)并不容易,由此也可以想象古人完成這些造像的艱難。
歷史上的佛子巖,也有許多建筑,因獨特的山水地貌,許多廟房都依山而建,逶迤參差,遠遠看去,十分壯觀、險峻、神奇。為何在如此險峻的地方雕刻石像?因時間久遠,確切原因不得而知,當?shù)孛耖g流傳或為鎮(zhèn)水患而開鑿,這似乎也可以從當?shù)貧v史上水患頻發(fā)以及治水觀音石刻等得到印證。
如今相隔數(shù)十米的佛子巖與川王宮之間建起的電站大壩使虎跳河水變得溫柔平順了許多。歷經(jīng)滄桑的寺廟、石刻,與現(xiàn)代建筑相望,仿佛跨越了時空無言對話!紅砂巖、碧江水,偶爾聽到農(nóng)家院落里傳來的雞鳴狗吠,春日暖暖的陽光鋪灑下來,一切安靜而美好。
自駕路線:成溫邛高速-大邑縣-新場-(安出阝路)川王宮、佛子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