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土地市場“高燒”襲人
作者:王仁剛 來源:華西都市報 更新時間:2013年12月13日 【字體:大 中 小】
中原地產提供的數(shù)據(jù)資料:前11月,全國主要的40個城市(一、二線的熱點城市)土地成交額高達14019億,同比2012年同期的8369億上漲幅度達到了68%,大大超過了2012年全年的10674億。
10940元/平方米的樓面天價,三官堂地塊的拍賣讓成都市民再次見證了土地市場的神話。而在記者看來,“三官堂地塊”所創(chuàng)造的神話故事,只不過是正在上演的土地大戲中的冰山一角。
相關統(tǒng)計資料顯示,截至11月底,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四大一線城市土地出讓金總額已高達4720.38億元,同比暴漲181.72%,創(chuàng)歷史最高紀錄。土地高溢價,地產大佬們對土地拍賣的血拼,讓人們不約而同地增大對房價預期的擔憂,有地產專家甚至一針見血地指出,如果近期出讓的地王要達到正常利潤,一年內房價需要在目前基礎上再漲50%。
市場現(xiàn)狀
土地“熱浪”襲人
相關統(tǒng)計資料顯示,今年前11月,僅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其土地出讓金已高達4720.38億元,創(chuàng)下歷史最高紀錄。除了一線城市土地出讓高溫不斷外,成都土地市場同樣熱浪襲人。在人們曾經的記憶中,2013年初,成都土地市場樓面地價從未突破過7600元/平方米,然而,這一紀錄很快被打破。
人們不會忘記的是,今年3月19日,被成都世紀華榮房地產公司退還的紅牌樓地塊再上拍賣臺,經過激烈競價之后,來自南充的信誠集團以8300元/平方米的樓面價拿下,比起去年世紀華榮7600元/平方米的價格還要高了整整700元/平方米。
然而,短短不足4月,紅牌樓“地王”價就被徹底刷新:7月10日,紅牌樓另一宗地塊在拍賣會上,被臺灣遠雄以10000元/平方米的樓面地價收入囊中,改寫了成都近年來“地王”紀錄。就在人們還在為10000元/平方米的樓面地價津津樂道時,這一單價地王再次被“三官堂地塊”天價改寫。近期,各地“地王”頻現(xiàn),讓不少人對樓市預期深感迷茫。
市場調查
土地出讓金同比大漲
連日來,華西都市報記者采訪多位地產人士發(fā)現(xiàn),人們對房價預期都不約而同地表示出了擔憂。“如果推進迅速,這些地塊半年內可入市。”一位地產人士告訴記者,房價由樓面地價和建設成本組成。如果拋開地價成本外,隨著人力成本價飆升,一塊土地從報建到銷售,其建設成本已接近3000元/平方米。由此可見,三官堂地塊總成本價已在15000元/平方米左右。如果再算上開發(fā)商的利潤,其價格可想而知了。
人們都知道,面包價雖然不全部由面粉來決定,但面粉價卻是決定面包價的主要因素。因此,面對持續(xù)高燒的土地市場,人們難免有些緊張。對此,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總監(jiān)張大偉指出,全國主要城市出現(xiàn)的地王“大部分樓面價已超過了區(qū)域內在售的房價。如果這些地王要達到正常的利潤,房價一年內需要在目前的基礎上再漲50%。”
佐證這一論斷的是中原地產提供的數(shù)據(jù)資料:前11月,全國主要的40個城市(一、二線的熱點城市)土地成交額高達14019億,同比2012年同期的8369億上漲幅度達到了68%,大大超過了2012年全年的10674億。
張大偉說,“地王潮”主要出現(xiàn)在一、二線城市,這也證明了全國房地產市場已經分化,房企選擇在一、二線城市聚集競爭更加激烈。而這種泡沫化的發(fā)展也導致市場存在調整的可能性。
市場分析
供需矛盾比較突出
為何頻頻上演“地王潮”?素有地產大炮之稱的華遠董事長任志強堅持認為,是土地供需矛盾造成的。而華西都市報記者也注意到,就成都而言,今年土地供應量確實減弱。來自四川中原提供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前11個月,成都市土地總供應面積15136.40畝,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9.15%;1-11月土地總成交面積13231.43畝,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8.16%。
在這些出讓土地中,主城區(qū)土地市場供應面積3459.25畝,與去年同期比較下降27.60%。土地成交面積3309.71畝,與去年同期比較下降22.97%。僧多粥少,優(yōu)質地塊一地難求現(xiàn)象十分普遍。成都地產專家就此分析認為,“今年土地市場火爆,一方面由于年末各地土地供應增加,另一方面,多家大型房企年度銷售目標完成情況良好,資金相對充足。”盡管今年的土地爭奪中有不少中小型房企參與,然而,大部分優(yōu)質地塊的獲得者似乎都是品牌房企。如此下去,地產食物鏈將發(fā)生根本變化,強者恒強的局面也將愈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