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邑縣花水灣鎮(zhèn)千佛村:破繭而出的期待
作者:李自強 來源:成都日報 更新時間:2011年12月01日 【字體:大 中 小】
11月29日,記者踏上了前往千佛村的道路。從成都出發(fā)沿著成溫邛高速一路向西,約一個小時的車程就到了大邑縣城,然后沿著大西路旅游環(huán)線,約四十分鐘到達掩映在群山間的旅游勝地花水灣溫泉度假小鎮(zhèn)。當?shù)叵驅(qū)Ц嬖V我們,千佛村就深藏在花水灣的后山,路程不遠,車可以開到山腳下。我們從花水灣溫泉出發(fā),沿著滿目的蒼翠盤山而上。放眼望去,滿山都是綠意盎然,山谷中的水聲隱隱約約,令人心情格外舒暢。
今日走進
大邑縣花水灣鎮(zhèn)千佛村
花水灣鎮(zhèn)千佛村是市級貧困村,位于大邑縣城西北面,距成都市區(qū)85公里,距縣城35公里。該村東與花水灣溫泉小鎮(zhèn)相鄰,南與邛崍縣金山村、秋園村相連,西與雅安市蘆山縣大川鎮(zhèn)相接,北與西嶺鎮(zhèn)橫山村接壤,F(xiàn)有22個村民小組,總戶數(shù)405戶,總?cè)丝?629人。這里地廣人稀,33平方公里的面積山地和林地占了絕大多數(shù),村民們主要種植柳杉、水杉、楠竹等經(jīng)濟林木和杜仲、厚樸、黃柏“三木”藥材,收入普遍偏低,去年人均收入僅4000多元,遠低于周邊村社7000元左右的平均數(shù)。
交通不便的痛
孩子上學要走三四個小時山路
千佛村“地無三尺平”,1000多村民分布在30多平方公里的山林間,道路和交通是困擾當?shù)匕l(fā)展的最大問題。“有的村常住人口甚至只有8個人。”千佛村村主任雍成蓮告訴記者,有一年他們組織人上山送溫暖,和貧困戶一起過年,爬了半天山路到達了位置偏遠的22社,結(jié)果村子里為數(shù)不多的幾戶人家,年輕人因為交通問題都沒回來過年,剩下四五個老人家,還沒有上山看望他們的村干部人多。
19社的楊洪元也是被交通困擾的群眾之一。為了送孫子去鎮(zhèn)上唯一的幼兒園讀書,楊洪元每天凌晨四點鐘就要起床,把孫兒放到背篼里,打著手電走三四個小時的山路到天宮社區(qū),然后再走好幾個小時回來喂豬、做農(nóng)活,到了下午再去接孫子放學。“一天大部分時間都在山路上呢。”楊洪元無奈地說,“我的情況還不算最惱火的,6社、7社根本就沒有通路。”
“路這么遠,為什么不考慮住校呢?”記者問。“住校費用高啊,而且大邑縣城的幼兒園才有全托,我們村上的,即使有錢也住不了啊。”楊洪元說。
于是,從千佛村各社區(qū)通往場鎮(zhèn)的山路上,時?梢钥吹饺齼蓛山Y(jié)伴而行上學放學的孩子們。一到下雨天,孩子們背著書包走在泥濘的山路上,一身泥水不說,安全問題也令家長揪心。
記者幫助村民把這一問題反映給了花水灣鎮(zhèn)的黨委書記陶永剛。他告訴記者,目前鎮(zhèn)上已經(jīng)給縣里打了報告,希望利用“鄉(xiāng)村通”的方式安排一些專門的車輛解決當?shù)厣蠈W難、出行難的問題。
不過,困難也是顯而易見的:越往山上走,道路崎嶇難行,普通的大巴車上不去,運營成本和安全都需要重新評估;修路吧,短缺的資金和山區(qū)旺盛的雨水給人們出了不小的難題。以千佛村為例,去年由市上的對口扶貧單位出資,村里人花費九牛二虎之力沿石河溝修建了一條村道,今年“7·3”洪水,被沖得一塌糊涂,20萬元的投資差一點就打了水漂。“更好的辦法或許是修建安置點,搞跨區(qū)域集中安置。”陶永剛說,不過,一來不少村民不愿意離開他們辛苦耕耘的地方,二來他們的林地、豬羊、藥材都在山上,住得遠了難免產(chǎn)生新的問題。
不管怎樣,隨著市級對口幫扶部門的努力和“西嶺—花水灣”國際旅游度假區(qū)的打造,千佛村民的生活正在外力和內(nèi)力結(jié)合之下發(fā)生新的改變。千佛村黨支部書記尹憲瓊向我們介紹,在對口扶貧單位市國土局和成華區(qū)人社局的幫扶下,該村主干道路進行了全面改造,春節(jié)前通往10、11、12社的村道將基本貫通,明年還將加修1公里多的水泥路,為優(yōu)勢特色產(chǎn)業(yè)的進一步發(fā)展提供便利的交通條件。
村里人的致富經(jīng)
種中藥養(yǎng)大鯢 村民增收有保障
“我一直想把林地整理一下,種厚樸掙錢,但資金不夠。現(xiàn)在我用林權證抵押貸款,總算把這個難題解決了!”在當?shù)兀?3組村民何從文通過抵押自己林權證上的21畝林地使用權和林木,獲得3萬元信用社貸款的事廣為流傳。何從文的林子是經(jīng)濟效益較低的林木,他以前幾乎沒在上面花過心思。拿到林權證后,他想到改種厚樸等經(jīng)濟效益高的樹種,但又苦于沒有資金支持。在大邑縣林改辦工作人員的指引下,何從文拿出自己的林權證,申請林權抵押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