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讓保障房小區(qū)百姓“安居”還“樂居”
作者:李凌翌,成都 來源:四川新聞網(wǎng) 更新時間:2012年03月24日 【字體:大 中 小】
【記者一線記錄】
3月15日,晴,初春的蓉城,迎來了久違的縷縷陽光。和往常一樣,湯倍早早地來到了保障房小區(qū),和這里的老百姓“話起家常”來:
“張大媽,你身體好點了嗎?”
“李大叔,你腎臟不好,要記得每天多運動!”
“王阿姨,你上次想去成華區(qū)殘聯(lián)問眼睛的事情,怎么樣了?”
……
去年6月才到成都市公共住房管理中心的湯倍,和保障房小區(qū)里的居民們卻早已成為“老熟人”。湯倍告訴記者:“我們公管中心,正是對成都市7個交付使用的保障房小區(qū)進行后續(xù)服務的管理,了解他們的生活困難,幫助他們解決燃眉之急,讓他們不僅"安居"還能"樂居"是我們的目標。”
剛剛走到西蜀瑞苑門口,在花園廣場上曬太陽的居民,就將湯倍“逮”個正著。蘇祖貴今年剛滿60歲,和86歲的老母親去年搬進了西蜀瑞苑的新家。“湯科長,現(xiàn)在生活好了,也有自己的家了,現(xiàn)在都單身的我也想找個老伴兒了。”蘇祖貴面對鏡頭,害羞地說道。“以前幾十年,都沒有自己的家,過著居無定所的生活,現(xiàn)在終于有了自己的房子,也想組建自己的家庭。過上幸福的生活。”蘇祖貴于是找到了湯倍,希望能幫忙解決這個困難。
……
這只是一個鏡頭定格,在住房保障小區(qū)里生活的大小事,湯倍都要管。“政府大規(guī)模地新建保障房,把環(huán)境搞得這么好,配套做得這么完善,當然不僅僅只是給老百姓房子住,而是要讓他們不僅住得好,還要過得好,讓他們對生活有希望。”湯倍坦言,因此,建好保障房之后管好保障房,顯得更加重要。
“我們每周都會跑遍管理的這7個保障房小區(qū)。”而對小區(qū)里住戶的個人生活情況,湯倍更是如數(shù)家珍。他成為政府部門與保障房小區(qū)居民建立起的溝通“橋梁”。“其實聽取民意并不難,難在解決,因為,你必須要去制定一套科學、合理的機制,來解決保障房小區(qū)居民的實際困難,并實現(xiàn)可持續(xù)的發(fā)展。”湯倍告訴記者,除了走訪各個保障房小區(qū)了解情況之外,他日常更重要的工作就是將收集到的這些困難,去與相關部門進行對接,并建立有效的合作機制解決這些困難。“保障房小區(qū)里生活的居民,很多都是社會上的弱勢群體,需要更多的政策機制傾斜。讓他們真正能在政府建好的保障房小區(qū)里,過上安居樂業(yè)的日子。”湯倍說道。
“目前,我們正與團市委、市殘聯(lián)、市就業(yè)局、市總工會等相關部門聯(lián)合制定相關方案,給保障房小區(qū)的后期管理搭建起長效保障機制。我們每天都在為這些事情奔波,白天走訪小區(qū),晚上還要加班定制方案,最晚的時候都是天天加班到凌晨兩點。”湯倍說,“盡管如此,我們并沒有抱怨,因為,讓住房保障小區(qū)的居民真正實現(xiàn)"安居"之后的"樂居",我們再累都是值得的。”
【行動宣言】
給他們生活的希望是我們的終極目標
保障性住房不僅要建好,更要管好。
政府大手筆修建了這么多保障房,目的不僅僅只是為了讓這些住房困難家庭有房住,更重要的是讓他們真正有“家”的溫暖,能在這個嶄新的新家園幸福生活。
作為住房保障戰(zhàn)線的一名工作人員,我們的工作雖然平凡,卻關系著百姓的安居幸福,所以,在建好的基礎上管好保障房,讓這些保障房小區(qū)的老百姓能夠在“安居”的基礎上“樂居”,成為我們的目標。
雖然苦一點,雖然累一點,但看到搬進新家的老百姓臉上露出的笑容、聽到他們那溢于言表的感謝,看到他們?nèi)缃褙S富多彩的業(yè)余生活,我心里就感到莫大(博客,微博)的欣慰和溫暖。今后,在保障房的后期管理上,我們會引入更多的保障機制,讓生活在保障房小區(qū)的居民們能感受到政府、社會的關愛,對未來的生活充滿希望。我只有不斷努力,不斷創(chuàng)新,才能真正把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落到實處,才能讓更多老百姓臉上綻開會心的笑容。
【群像素描】
以人為本 管好保障房
白天走基層,下午整理收集的資料,晚上還要加班趕方案……這是奔波在一線的住房保障工作人員的“寫照”。他們不僅是政府部門與保障房小區(qū)居民的“溝通橋梁”,更是這些保障房小區(qū)居民口中的“恩人”。
保障性住房不僅要“建”好,更要“管”好。
成都“大手筆”建設保障房,讓住房困難群體率先實現(xiàn)“安居”,而在此基礎上,成都更是開始探索保障房的后期管理,讓困難群體實現(xiàn)“樂居”。
而奮戰(zhàn)在一線的房管人,更是將這個最基層的“民生”問題放在了首位,想群眾之想,急群眾之急,任勞任怨,不辭辛勞,盡最大的努力,給住房保障小區(qū)的居民一個幸福生活。
從“市民學校”的開課,到“志愿者行動的文化表演”,從上門義診“送溫暖”,到保障性住房小區(qū)舉辦招聘會,保障房小區(qū)居民的生活早已變得豐富多彩,而如今,他們更是在積極探索更多的長效保障機制:與團市委共同在保障房小區(qū)里建立志愿者之家,定期舉行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與市殘聯(lián)對接,在保障房小區(qū)里建立殘疾人服務點,提供關愛服務;與市就業(yè)局聯(lián)系,定期舉行一些專門對口保障房小區(qū)居民的招聘會,解決他們的生計來源;與成都老年人基金會合作,購買西部老年聯(lián)合會的社會服務,讓保障房小區(qū)的老年人“老有所養(yǎng)”……
在這些一線住房保障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在保障房小區(qū)的后期管理上,成都探索出一條“以人為本”的“人”、“房”共管之路,讓住房困難群體不僅住得好,還能生活得好,讓他們對生活充滿希望,過上安居樂業(yè)的生活。讓成都的住房保障真正宜居、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