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樓市半年報:三限政策下大開發(fā)商成贏家
作者:未知 來源:華西都市報 更新時間:2011年07月01日 【字體:大 中 小】
成都樓市半年報
——2011年上半年“三限”政策下大公司取得了不錯的戰(zhàn)績
悲觀論者認為,“三限”政策標志著樓市黃金10年的終結。而更有觀點認為,龐大的保障房計劃意味著中國房地產市場供給方式真正進入“雙軌制”時間,對于開發(fā)商而言,真正檢驗企業(yè)實力的時候到了。
《2011成都樓市半年報》
產品線之1變局之下的成都樓市
變局之下如何應變?以不變應萬變,強調的是面對變局的一種鎮(zhèn)定和從容,但面對瞬息即變的消費者結構性變化、金融政策調整以及消費政策的剛性化驟變,沒有一家房企能夠超然、淡定地“以不變應萬變”,畢竟,只有適應變化、順應變化,因勢利導,才可能順勢而為,才可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毋庸諱言,2011年,成都樓市面臨的最大變局就是“限購令”在成都落地——
購房者購房數量不再不受限制,二套房首付提高,三套房則不再受理,這實際意味著長期部分改善性需求和投資性需求將受到一定限制。而其后,“一房一價”限價令、信貸難,則如同一套調控組合拳,再次力壓樓市。“這是房地產市場近年來,變化最多、挑戰(zhàn)最大的一年,具體到成都,這種變數不亞于2008年地震之后的成都樓市。”業(yè)界人士如此縱向比較來定義今年樓市之難。
2順勢而為品牌開發(fā)商凸顯應變能力
越是復雜的局勢越能體現實力開發(fā)商的競爭能力。實際上,2011年上半場也是品牌開發(fā)商展現實力、沉著應變的半年,尊重市場需求,回歸產品為王的半年。事實證明,盡管市場進入了一個相對平淡的行業(yè)周期,但“后調控時代”也標志著,越來越多的購房者將開發(fā)商品牌、實力作為了購房的第一標準,市場占有率越來越向大開發(fā)、品牌開發(fā)商集中。
檢視樓市中堅的半年戰(zhàn)報:成都保利介入的熱點區(qū)域超過10個,銷售突破50億幾無懸念;藍光地產實現銷售金額35億,在成都,藍光10盤聯動,在彰顯強大的開發(fā)實力的同時,從精裝小戶到高端住宅,從剛需盤到改善性項目,較長的產品線也為其從容應對市場奠定了基礎,而上百萬平方米商業(yè)應時啟動,也證明20年歷史的藍光已經成為了一個高度適應市場、足以見招拆招的地產高手;而進入成都11年的萬科,更是在上半年啟動了其在成都首個高端別
墅--萬科五龍山公園的籌劃。這是代言萬科集團頂尖產品的TOP系別墅首入西南,而萬科對于市場的理解就是,高端住宅始終需要市場化的供給,而這一部分需求是真正受政策影響最下的市場,在牢固占領主流市場的同時,萬科五龍山或許可以理解為應時而動,順勢而為。
上半年的贏家,還屬于那些“將雞蛋分裝在不同的籃子中”的開發(fā)商,在主城區(qū)銷售受到限購影響的情況下,一些開發(fā)商加大了在非限購區(qū)域的搏擊力度。
比如藍光,除了公館1881、錦繡城、金楠府等主城區(qū)項目之外,觀嶺國際社區(qū)、峨秀湖國際度假區(qū)、四葉城等非限購區(qū)項目以及位于南充、自貢、遂寧等省內二線城市項目更是聯動布局,齊頭并進。而龍湖地產、置信地產等等一線品牌房企亦在立足主城區(qū)之外,在眾多非限購區(qū)域落子布局,以及“圍城內外”通吃的氣質,成為了市場贏家。
3樓市黃金10年說再見但不是告別
如何看待樓市的長遠走勢?這既關于開發(fā)商的現實,又關乎房地產行業(yè)的未來。
實際上,無論是階段性看空者還是看多者,都不能忽視一個問題,中國房地產需求還有多大?是否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只有回答了這一問題,我們才能回答:2011年的樓市調控目標所指是讓樓市在一路狂奔的高速公路上“熄火”,還是有關方面希望為樓市踩一下“剎車”,為房地產市場贏得更長遠、更平穩(wěn)的發(fā)展空間。
這或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難以給出標準答案。但是,以供給與需求是否平衡來評判,樓市黃金季并未終結,而上半年,不過仿佛是我們跟朋友說了一聲再見,并不意味著明天我們就不再見面了。
只不過,游戲規(guī)則變了,樓市舞臺上我們可能更多的只能看到那些實力派“主唱”了。